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信托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朱旭东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1:34:12  浏览:83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信托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

信托作为民法体系下建立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其设立、存续和终止必须以包含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形式予以表现。我国信托法规定,信托法律关系的成立应当采取信托合同等书面文件的形式确立,但信托文件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合同法律文件、亦即信托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不意味着必然适用合同法的规范和调整。本文中,笔者结合信托的特点,就信托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内容作如下阐述:
一、信托当事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第三条的规定,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应该分别是: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
我国立法机关对此所作的释义是:“信托是一种特定的理财制度,信托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有三个,即: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这是信托制度的一个特点。在信托法律关系当事人中,受托人是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处分财产的,这又是一个特点。 ”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释义》(以下简称“信托法释义”)]
具体而言,信托当事人中的委托人是信托财产原本的所有权人,他通过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受托人,从而达到了对财产所有权权四项权能的处分和管理、并实现受益人受益的目的,受托人取得其中的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能,受益人取得其中的受益权权能。即:“受益人的权利和受托人的权利加起来等于是所有权。” [见:台湾中正大学法律系教授谢哲胜的《信托的法律关系》]
虽然在自益信托中的委托人也享有信托权益,在指定受托人为受益人的信托中受托人也可以享有信托权益,但上述两种情形下,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均是以受益人的特定身份享有信托受益权的,并不能表明是以委托人或者受托人的身份享有信托权益,显然,在信托关系中:“受益人成为信托当事人中不可缺少的一方,这是信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信托关系就是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面组成的法律关系,三者缺一不可。” [见:《信托法释义》]
上述信托法律关系中确立的当事人及其对财产所有权权能的分配,“体现了信托的特点,反映了信托的本质属性。” [见:《信托法释义》]
二、信托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信托法的规定,信托当事人分别具有如下的权利和义务:
(一) 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 知情权,即委托人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委托人有权查阅、抄录或者复制与其信托财产有关的信托帐目以及处理信托事务的其他文件。 [见:《信托法》第二十条]
(2) 变更信托财产管理方法权,即委托人对设立信托时未能预见的特别事由,致使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实现信托目的或者不符合受益人的利益时,委托人有权要求受托人调整该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 [见:《信托法》第二十一条]
(3) 撤销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即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委托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处分行为,并有权要求受托人恢复信托财产的原状或者予以赔偿。 [见:《信托法》第二十二条]
(4) 解任受托人权,即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有重大过失的,委托人有权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解任受托人,或者申请人民法院解任受托人。 [见:《信托法》第二十三条]
2、义务
信托法并没有以单列规范标明委托人的义务内容,根据信托设立的基本要求,委托人应该承担的主要义务可以归纳如下:
(1) 保证信托财产合法性的义务,即必须保证设立信托的信托财产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 [见:《信托法》第七条]
(2) 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义务,即委托人设立信托不得损害其债权人利益。 [见:《信托法》第十二条]
(二)受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 取得报酬的权利 。 [见:《信托法》第二十六条]
(2) 优先受偿的权利,即受托人因处理信托事务所支出的费用、对第三人所负债务,以信托财产承担。受托人以其固有财产先行支付的,对信托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见:《信托法》第三十七条]
2、义务
(1) 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的义务,即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这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 [见:《信托法》第二十五条]
(2) 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信托财产的义务,即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 [见:《信托法》第二十五条]
(3) 不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义务,即受托人除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取得报酬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 [见:《信托法》第二十六条]
(4) 不混同信托财产和自有财产的义务,即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受托人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的,必须恢复该信托财产的原状;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见:《信托法》第二十七条]
(5) 不擅自利用信托财产进行关联交易的义务,即受托人不得将其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或者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的义务,除非信托文件另有规定或者经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同意的除外 [见:《信托法》第二十八条]
(6) 对信托财产独立财务处理的义务,即受托人必须将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帐,并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帐。 [见:《信托法》第二十九条]
(7) 保存处理信托事务完整记录的义务,即受托人应当每年定期将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报告委托人和受益人及受托人对委托人、受益人以及处理信托事务的情况和资料负有依法保密的义务。 [见:《信托法》第三十三条]
(8) 向受益人支付支付利益的义务,即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承担支付信托利益的义务。 [见:《信托法》第三十四条]
(三)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 享有信托受益权,即受益人自信托生效之日起享有信托受益权。 [见:《信托法》第四十四条]
(2) 放弃信托受益权,即受益人通过放弃信托受益权导致信托终止或者重新确定信托受益权归属的法律后果。[见:《信托法》第四十六条]
(3) 转让信托受益权,即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见:《信托法》第四十八条]
(4) 受益人可以行使委托人的法定权利,即委托人同时享有《信托法》第二十条至二十三条规定的委托人享有的权利。[见:《信托法》第四十九条]

2、义务

受益人的法律地位在信托法中被确定为是在信托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受益人主体及权利确立与信托文件的规定有关,信托文件无论是以信托合同或者是其他契约形式的法律文件表现,根据契约当事人不能为第三人设定义务的基本缔约原则,受益人只能是单纯的受益人,而不能对其附加义务,根本上说,受益人的法律地位正是由于他所享有权利决定的,或者说,受益人身份和他所享有的权利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信托受益权是信托受益人依法享有的、不能附加任何义务的权利。

三、信托文件和普通合同的区别
首先,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别:根据《信托法》第九条的规定,信托文件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作为订立人设立(签署)的,而受益人并不作为订立主体体现在信托文件当中,即信托文件契约订立主体和信托当事人并不完全一致(除自益信托外,但自益信托中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法律主体身份依然是要区分的);而合同作为当事人合意的契约性文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其契约订立主体和合同当事人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财产权利确立基础的区别:信托当事人与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承载的依据是不同的,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财产权利(债权)实现是以契约形式约定的方法取得,即通常所说的合同自由原则;而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信托财产所有权及所有权权能的分配是直接根据法律规定实现的。比如信托财产独立性的问题,突破了我国传统合同法、民法对契约取得财产所有权方式的理解,即:“信托法以强制性的条款规定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以及信托当事人对外的有限责任。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信托当事人对外的有限责任使信托财产具有主体性格,使信托关系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信托法对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规定无法用契约取代,所以成为信托法的核心和功能所在。” [见:《信托法释义》]
第三,法律关系生效条件的区别:根据合同法的原则。依法成立的合同即为契约法律关系的建立和生效,合同所确立的财产法律关系即成为有效的法律约束文件;而信托法规定信托财产法律关系的生效并不与信托文件成立一致,信托法律关系的有效建立是以信托财产的合法交付作为判断依据。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共青团中央


中青发[2005]15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2005年4月10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就共青团组织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普遍增大,成为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共青团组织要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扎实推进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各项工作

  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必须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和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密结合起来,丰富素质拓展计划各个环节的就业创业内容,构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要把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作为职业设计导航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邀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大学生传授就业创业的知识和观念。探索建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人生发展导航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志愿导师制度。挖掘和树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组织“创业者风采”系列活动,通过演讲、报告、座谈等多种方式,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毕业就业的陈旧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成才观,鼓励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在当代大学生中进一步唱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

  2.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掌握较高的就业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环节,要把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作为开展素质训练的重点。根据大学生职业意向,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素质训练内容。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训练,使校内素质训练与就业岗位要求同步并轨。按照全员性、全程性的要求,开办面向所有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培训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学校”,利用节假日集中时间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传授就业创业本领。全面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强化社会认同,既向社会提供客观、权威的学生个人信息,同时促进大学生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帮助他们增加职业经历,学习择业就业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广泛发动在校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行动,特别要协调有关方面为高年级学生参加见习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发挥共青团组织联系面广的优势,普遍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到行动中来,特别是要积极协调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等做好相应工作,力争每年为大学生提供50万个见习就业的机会。进一步建设和利用好“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网”(www.54club.com),加大向社会和学生宣传的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创业信息,进一步畅通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渠道。

  4.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要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共同追求。广泛深入地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通过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指导和训练,促进大学生创业人才不断涌现。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尝试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推动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创造条件,探索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完善孵化功能,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四、确保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省级团委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本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统筹规划,广泛发动,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2.加强宣传。要加大对党和国家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加大对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各项举措的宣传,把党团组织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视关心送到大学生心中。要不断推出投身西部大开发、投身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建设、自主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长成才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研究。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动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严防因学生就业问题引发突发性事件。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指导工作深入发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邮政储蓄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邮政储蓄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银监发〔2004〕32号 2004年5月27日)


各银监局,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
《邮政储蓄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银监会领导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要对本系统经营的金融业务进行一次清理,全面掌握邮政储蓄机构已开办金融业务的种类、业务量、开办依据及存在的问题,并写出专题报告,于2004年7月15日前上报银监会。
二、邮政储蓄机构对已开办的金融业务,如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或者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或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应按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申报,办理相关的市场准入手续。
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实行邮政储蓄与邮政的财务分开和分账经营,强化系统垂直管理职能,加强人员培训,落实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三、各银监局要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真审核邮政储蓄机构报送的业务申请,在坚持审慎原则、防范风险前提下,积极、有序地支持邮政储蓄机构业务发展。同时,要统一和规范邮政储蓄机构业务准入和监管的操作规程,加强监管基础建设,提高依法监管水平。
四、银监会将按照金融企业的监管要求,对邮政储蓄网点和高级管理人员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二○○四年五月二十七日

邮政储蓄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邮政储蓄机构经营金融业务的监管,促进邮政储蓄机构依法规范、审慎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邮政储蓄机构是指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和持有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金融许可证》的邮政储蓄网点。
第三条 邮政储蓄机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金融业务:
(一) 吸收本外币储蓄存款;
(二) 办理汇兑;
(三) 从事银行卡(借记卡)业务;
(四) 代理收付款项,包括代发工资和社会保障基金、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和代收税款等;
(五) 代理发行、兑付政府债券;
(六) 代理买卖外汇;
(七) 代理保险;
(八) 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特定业务;
(九) 办理政策性银行、中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大额协议存款;
(十) 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
(十一) 承销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
(十二) 提供个人存款证明服务
(十三) 提供保管箱服务;
(十四) 办理网上银行业务;
(十五) 经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对邮政储蓄机构的监管职责,对邮政储蓄机构经营的各项金融业务进行管理、检查和监督。

第二章 业务准入管理

第五条 邮政储蓄机构经营金融业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 制定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办法;
(二) 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三) 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四) 配备充足、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五) 具备适合经营金融业务的场所、设备和支持系统;
(六)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邮政储蓄网点开办新业务,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应在最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经营违规事项。
第六条 邮政储蓄机构经营金融业务准入管理,实行审批制和报告制。
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第(十)项、第(十一)项、第(十四)项、第(十五)项业务,适用审批制。
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第(四)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业务,适用报告制。
第七条 适用审批制的金融业务,实行银监会和银监局两级审批。属全国范围开办的业务,应由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报银监会批准后,在全国范围内逐级授权开办。
属省(区、市)辖范围开办的业务,应由省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向当地银监局申请,银监局事前向银监会备案,在经银监会备案同意后再行审批;省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在辖区范围内逐级授权开办。
适用报告制的金融业务,应由省级、地市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在开办后10个工作日内持相关的规章制度向当地银监局、银监分局报告,银监局和银监分局出具回执。
第八条 适用审批制的金融业务,国家、省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在提出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开办金融业务的申请及可行性报告,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金融业务的定义;
2.市场需求分析;
3.风险特征及防范措施;
4.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配备情况;
5.场所、设备和支持系统;
6.成本和收益预测;
7.开办地域范围;
8.最近一年的经营情况和有无重大违规事项。
(二)拟开办金融业务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银监会和银监局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九条 银监会和银监局审批邮政储蓄机构经营金融业务的申请,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对其经营金融业务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作出特别限定。
第十条 银监会和银监局对适用审批制的业务,应在收到邮政储蓄机构开办业务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确认申请资料是否完整,并通知申请人;于3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省级、地市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获得授权开办适用审批制的新业务,应在开办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当地银监局、银监分局报告。
县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及邮政储蓄网点获得授权开办适用审批制的新业务,由地市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代为一并向银监分局报告,报告中应列明开办县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邮政储蓄网点名称。
报告时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开办金融业务的报告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银监会或银监局对相关业务的批复通知书(复印件);
(三)上一级邮政储汇管理部门同意其开办该项业务的授权文件。
第十二条 银监局、银监分局在收到邮政储蓄机构经营适用审批制或报告制的金融业务的报告后,如发现其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监管措施,责令其暂停开办或停办该项业务,并限期改正。
第十三条 邮政储蓄机构在获准经营的金融业务范围内,增加新的金融业务品种,应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向银监会或银监局办理相关准入手续,但银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邮政储蓄机构对于规定经营范围之外的金融业务,在正式开办前,应向银监会或银监局提出申请,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准入手续;对于监管政策不明确的金融业务,应主动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沟通,了解相关的市场准入管理要求。

第三章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第十五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操作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等的控制,建立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第十六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在内部组织结构、授权授信、储蓄业务、中间业务、资金业务、会计、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卫等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系统。
第十七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建立稽核检查制度,设立独立的稽核检查部门,配备合格的专职稽核检查人员,对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财务状况、合法合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第十八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制定资金运用的管理办法和业务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各项资金交易的授权权限和资金自主运用的合理比例,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体系。
第十九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比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相应财务设置,实施邮政储蓄与邮政的财务分开,分账经营,独立核算。
第二十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及时、正确和足额计提应付存款利息和风险准备。
第二十一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确定合理的现金备付额,确保存款支付需要。
第二十二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具备与业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技术支持系统,确保其安全稳健运行。
第二十三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建立监控和报告各类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有关规定编制业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并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送。
第二十四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二十五条 邮政储蓄机构经营规定范围之内的金融业务,应遵守相关的专门业务管理规定和办法。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邮政储蓄机构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经营金融业务。
对违反本办法的邮政储蓄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有关法规责令限期改正,并进行处罚;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邮政储蓄网点《金融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邮政储蓄机构在本办法发布前已经办理的金融业务,如原来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或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或缺乏相应法规依据,应依照本办法规定,在本办法发布后三个月内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补办准入手续。
第二十八条 新设邮政储蓄网点首次经营金融业务,其业务范围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批准网点设立时一并核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