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安徽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3:57:40  浏览:90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1993年4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4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点是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强化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

  第三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宏观要管好,微机要放开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协调配套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物资、商业、外贸、国有资产管理、人事和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改革。

  社会各有关方面都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支持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章 落实企业经营权

  第四条 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企业可按照国家规定,选择资产经营形式,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实行。

  继续坚持和完善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期一般为3-5年。符合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技术改造任务重的企业,可实行投入产业承包。经营性亏损企业,可实行扭亏、减亏目标管理。

  扩大股份制试点范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把原国有企业改造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鼓励企业之间相互参股、控股,允许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有条件的企业可申请公开发行股票。

  鼓励企业利用外资,实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进行一厂多制试点;有条件的企业,经批准可按“三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小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车间、分厂、科研机构可实行租赁经营,承租方可以是个人、个人合伙、本企业全体职工,也可以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或外商。

  选择部分企业,进行利税分流的试点。

  第五条 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权。

  企业依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自主确定生产经营的产品及品种、数量。企业可以在本行业内或者跨行业扩大和调整经营范围。企业申请调整生产经营范围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对手续齐备的,应在一周内办理。

  除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和省管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外,其他产品全部放开。除国务院和省政府计划部门直接下达,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外,企业有权不执行其他任何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

  企业执行指令性计划,有权要求在下达计划部门的组织下,与需方企业签订合同;也可以根据国家规定,要求与政府指定的单位签订国家订货合同。需方企业或者政府指定的单位不签订合同的,企业可以不安排生产。

  企业对缺管应当由国家计划保证的能源、主要物资供应和运输条件的指令计划,可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和市场变化,要求调整。计划下达部门不予调整的,企业可以不执行。

  第六条 落实企业产品、劳务定价权。

  除国务院物价部门和省物价部门管理的少数产品外,其它产品价格全部放开,由企业自主定价。省管理价格的产品,由省物价部门统一制订目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定期公布。

  企业提供代加工业务、对外维修业务和技术协作等劳务,由企业自主定价。

  第七条 落实企业产品销售权

  企业生产指令性计划以外的产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主确定销售渠道、销售对象和销售方式。各地、各部门对外地企业在本地区设立网点、推销产品不得歧视,并执行统一的税费标准。

  企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产品或国家规定由特定单位收购的产品,需方企业或政府指定单位应按合同收购。不履行合同的,企业有权停止生产,并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需方企业或政府指定单位的违约责任。已生产的产品,企业可以自行销售。难以自行销售或自行销售造成的差价损失,由需方按合同规定给予补偿。

  第八条 落实企业物资采购权

  指令性计划供应的物资,供需双方必须签订合同,供货单位必须按合同规定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时间组织供货。

  企业生产指令性计划以外产品所需的物资,可自主选择供货要道、供货单位、供货品种和数量、供货形式,除国家明令禁止的以外,可自主进行物资调剂和串换。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手段硬性为企业指定供货单位和供货渠道。

  第九条 落实企业进出口权。

  企业可在全国范围内自行选择外贸代理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并有权参与同外商谈判。

  具备条件的企业,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依法享有进出口经营权,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获得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等方面,与外贸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对有出口生产任务,但不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可在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设立经营部,或成立分公司,以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的名义对外经营,并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

  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发展本企业产品出口的基础上,可通过横向协作,开展对外加工,扩大其出口生产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企业可运用留成外汇建立以进养出周转金进口原材料和引进生产技术,串购串换生产物资;开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的出口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可建立保税仓库和加工点。

  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确定本企业经常出入境的业务人员名额,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经常出入境人员的出入境,实行一次性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的办法。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经国务院授权,可以自行审批出境人员或者邀请境外有关人员来华从事商务活动,报外事部门直接办理出入境手续。

  企业可以根据开展对外业务的实际需要,自主使用自有外汇安排业务人员出境。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在全国范围内,自主使用留成外汇和进行外汇调剂。任何部门、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平调、截留企业的留成外汇和有偿上交外汇后返还的人民币。

  第十条 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

  企业可用留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及非利技术等进行投资。企业可向国内各地区、各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购买和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经批准,也可在境外开办企业、设“窗口”,建立维修中心和营销中心,加入境外跨国集团公司。

  企业进行生产性建设,以留用资金和采取企业间融资、内部集资等形式自行筹措资金,能够自行解决建设和生产条件的,由企业自主立项,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经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后,企业自主决定开工。有关部门在接到企业报告后,二十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同批准。在城建部门的总体规划下,企业在厂区范围内建设小型建筑物,可自主决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鼓励企业扩大积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企业用留利进行生产性建设或补充流动资金的,经企业申请,税务部门批准,在半年内退还企业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款的40%。企业根据自身效益和承受能力,可自行确定提取新产品开发基金,在成本中列支。

  第十一条 落实企业留用资金支配权。

  企业在保证财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税后留利中生产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的使用比例和用途,可自确定,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无偿调拨或违背企业意愿,硬性调拨、集中企业留用资金;对完不成上交任务和亏损的企业,不得强令其以折旧费、大修理费补交上交利润,或者弥补亏损。

  第十二条 落实企业资产处置权。

  企业一般性或闲置设备和建筑物,应及时调剂处理,可以出租、转让。企业急需资金、技术、物资或进行风险性经营、投资,可用一般性或闲置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重要建筑物可以出租,经企业主管部门批准,也可有偿转让和抵押。

  企业按规定处置固定资产所得收入,应全部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第十三条 落实企业联营、兼并权。

  企业的联营、兼并,包括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兼并、联营、组建企业集团等,由企业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自主决定。

  第十四条 落实企业劳动用工权。

  企业按照“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主确定招工的时间、条件、方式和数量。企业招工结束后,应及时到当地劳动部门为新招人员办理录用、合同鉴证、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等有关手续。对一些艰苦工作岗位,企业可本着先城镇后农村的原则确定招工条件;招收农村户口的,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可录用为农民合同制工人。

  企业有权决定用工形式,但必须实行合同化管理或全员劳动合同制。

  企业职工调动,在本省企业之间的,由企业直接办理调动手续,报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备案;跨省际的由企业提出接收意见,所在地市、县劳动人事部门及时帮助办理手续。

  企业为安置富余人员,可以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门路,兴办第三产业和劳动服务企业,不核减原企业的工资总额,并可享受兴办第三产业的税收政策。

  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和辞退、开除职工;职工有权依法解除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辞职或自谋职业。对被企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和开除的职工,待业保险机构应提供待业保险金,劳动部门应提供转业训练和再就业的机会。

  第十五条 落实企业人事管理权。

  企业的厂(经理),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者招聘,也可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经营困难大、亏损时间长的企业厂长(经理)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厂长(经理)和书记宜兼则兼。副厂级行政管理人员可由厂长按照国家的规定提请政府主管部门任免(聘任、解聘)或者经政府主管部门授权厂长任免(聘任、解聘)并报政府主管部门备案;中层行政管理人员,由厂长任免(聘任、解聘)。政绩突出、身体健康的厂长(经理),任职年龄可适当放宽。

  企业应在本企业内部按照公开考核、竞争上岗、择优选用的原则,打破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制和考核制。企业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在本企业内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其待遇由企业自主决定。

  第十六条 落实企业工资、奖金分配权。

  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其它工资性收,全部纳入工资总额,在成本中列支。企业的工资总额依照政府规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确定。

  允许企业高效益、高工资、职工多劳多得。在坚持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以实现利税为主要指标)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净产值指标)增长幅度的前提下,其年度工资总额可自主确定;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按照劳动、财政部门核定的经济效益指标基数、工资总额基数和挂钩浮动比例,由企业按规定计算出新增效益工资的提取数;实行基本工资总额包干、奖金随企业留利浮动办法的企业,其年度工资总额由劳动部门核定。实行上述办法的企业,在使用工资基金时,不再履行报批手续;凡未实行上述办法的企业,按有关规定办理。

  企业在所提工资总额范围内,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有权决定企业内部分配形式;有权决定职工浮动升级、浮动标准、考工定级和固定晋级;有权建立各种津贴和补贴制度。对贡献突出的职工,企业有权给予重奖。

  企业科技人员可实行课题或项目包干,按省有关规定,以其取得的实际效益计提奖励金;对销售人员可以实行联销、联利计酬大包干。

  第十七条 落实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权。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主确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的设立、撤销及人员编制,职能相近的机构可以调整、合并,实行一个机构几块牌子。任何部门不得要求企业设置对口机构、规定人员编制和级别待遇。

  第十八条 落实企业拒绝摊派权。

  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向企业摊派人力、物力和财力。除法律及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有权抵制任何部门和单位对企业进行的检查、评比、评优、达标、升级、鉴定、考试、考核。

  各级监察部门应对各地区、各部门向企业乱摊派问题进行监督、查处。

  第三章 强化企业盈亏责任

  第十九条 企业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各级财政对企业经营性亏损不予弥补。

  第二十条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准确核算成本,如实反映经营成果,确保企业财产保值、增殖。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应建立全员承包风险抵押金,未完成上交利润任务的先以当年留利弥补,不足部分依次以风险抵押金和工资储备基金抵补。

  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承租方在承租期内达不到租赁合同规定的经营目标或欠交租金时,依次以企业风险保证金、预支生活费、承租成员年度收入抵补,不足部分由承租方、保证人的担保财产抵补。

  第二十一条 企业为实现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目标或生产省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因价格原因形成的政策性亏损,物价部门应当及时调整或放开产品价格,不能调整或放开产品价格的,经财政部门审核,给予相应的补贴。

  第二十二条 对《条例》实施前企业长期积累的亏损,经清产核资后,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另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厂长对企业盈亏负有直接的经营责任,其他厂级领导负有相应责任。厂长经营实绩,由各级经委会同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年度进行考核。

  第二十四条 企业连续三年全面完成上交任务,并实现财产增殖的,应给予厂长和其他厂级领导相应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厂长(经理)由政府给予重奖。

  亏损企业的新任厂,在扭亏承包合同规定期限内实现扭亏目标的,可按前款规定给厂长和其他厂级领导相应奖励。原任厂长在规定期限内实现扭亏目标的,也可酌情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 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经营性亏损的,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应根据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经营性亏损一年的,按工效挂钩比例核减企业工资总额,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不得领取奖金。

  企业亏损严重或连续二年经营亏损,县亏损额继续增加的,除按前款规定执行外,还应根据责任大小,按不同比例降低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工资。限期内仍不能扭亏的,由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领导班子作必要调整,厂长和其他厂级领导要予以免职或降级、降职。

  企业经营亏损额达到企业净资产总额30%以上的,视作亏损严重。

  第二十六条 企业必须根据经济效益的增减,决定职工收入的增减。劳动部门对企业实行工资总额控制。企业内部奖励,由企业在工资总额内自主决定。

  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和奖金分配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厂长(经理)晋升工资应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建立工资储备基金。工资储备基金除企业历年工资基金结余外,应每年从工资总额的新增部分中提取10%以上,作为工资储备基金,由企业自主使用。工资储备基金累计达到工资总额的可不再提取。

  第二十八条 建立健全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企业的年度承包,工效挂钩兑现,厂长(经理)奖罚、任期终结或离任,以及企业的财务报表、分配方案、投资决策、资产盘点、产权转让等,都应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在任期终结或离任审计中发现有虚盈实亏的,比照体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企业必须定期进行财产盘点和审计,做到帐实相符,确保财产保值、增殖。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资产负债和损益考核制度,编制年度财力会计报表,报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第四章 企业的变更和终止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并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通过转产、停产整顿、合并、兼并、分立、解散、破产等方式进行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的优胜劣汰。

  第三十条 转产由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条件自主决定,并到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报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只改变其产品的性能、质量、型号,不改变主导产品性质,或者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未发生主导产品和主营范围的变化,不属于转产。

  第三十一条 企业停产整顿期限不超过一年。在整顿期间,企业法人地位不变,债权和债务关系继续存在。

  企业经营性亏损严重,尚未达到破产程度的,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停产整顿。企业主管部门也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责令其停产整顿。被整顿企业,应按规定提出整顿方案,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企业为实现社会公益目标或执行指令性计划,因价格而形成的政策性亏损以及因季节性生产或限产而形成的临时性停产,不得申请停产整顿;企业主管部门也不得责令其停产整顿。

  企业在停产整顿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企业主管部门可以中止停产整顿,责令其解散或申请破产:

  (一)企业财务状况继续恶化、濒临倒闭的;

  (二)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

  (三)经限期整顿,未达到预期目标的。

  第三十二条 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可以决定或者批准企业的合并。合并方案由企业或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经俣并各方充分协商,订立合并协议,并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报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批准。企业主管部门之间意见发生分歧的,由政府裁定。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企业合并,由上一级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批准、裁定。

  全民所有制范围内的企业合并,可以采取资产无偿划转方式进行。合并后的企业,应承担原企业的债权债务,妥善安置原企业的职工。

  企业主管部门不得违反程序,或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强令企业合并。

  第三十三条 兼并是企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调整的需要,运用经营自主权将其他企业有偿并入本企业的行为。一般通过出资购买、承担债务、参股、控股等有偿转让形式实现。

  企业兼并其他企业,由企业自主决定,报主管部门备案;企业被兼并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企业兼并或被兼并,均需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企业兼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通过企业的直接洽谈或企业产权转让市场确定被兼并企业;

  (二)对被兼并企业的现有资产进行评估,清理债权债务,确定资产的价款;

  (三)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订立兼并协议;

  (四)被兼并企业报请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五)兼并双方按照协议实施兼并。

  第三十四条 企业根据经营发展需要,可以将所属的分厂车间、科研及其他机构分立为新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企业分立时,由分立各方签订分立协议,划分分立各方的债权债务等。分立方案由企业提出,报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 企业解散是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决定终止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的行为。企业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扭亏目标,并且无法实行合并,以及其他原因应当终止的,在保证清偿债务的前提下,由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同级政府批准,可以依法予以解散。

  被解散的企业,政府和政府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安置职工;

  (二)成立清算组,进行资产和债权、债务的清算;

  (三)处理企业资产,固定资产原则上实行有偿转让或拍卖,流动资产按质论价收款;

  (四)按《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依次清偿债务。

  清偿债务后尚有节余的部分,上缴财政。

  第三十六条 经营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达到破产条件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

  第三十七条 管理不善,亏损和微利企业允许拍卖。

  第三十八条 企业合并、兼并、分立、终止、应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进行资产评估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输产权变更或注销登记,向财政部门提交变更文件的复制件。

  企业变更和终止,必须向原注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因分立或合并而新办的企业还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开业登记。

  第五章 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第三十九条 按照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职能,依法对企业进行协调、监督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服务。

  第四十条 为确保国家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政府及有关部门分别行使下列职责:

  (一)组织对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所有权界定和产权登记,考核企业财产的保值、增殖指标,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

  (二)确定企业选择的资产经营形式,批准企业提出的变更、终止申请;

  (三)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厂长的任免(聘任、解聘)和奖惩;

  (四)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财产收益的分配;

  (五)审批企业财产的报损、冲减、核销及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的抵押、有偿转让,组织清算和收缴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财产;

  (六)帮助企业融资、筹资,决定、批准企业自主决定以外的生产性建设项目。

  第四十一条 按照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

  (一)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控和引导企业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

  (二)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规模经济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好经济发展的规划,引导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三)制定、完善企业财产管理等规章和经济政策,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和财会税收制度;

  (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开展职工业务、技术培训,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为企业决策和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

  (五)加强对垄断性行业的价格、服务性收费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二条 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一)发展和完善有色金属、钢材、中药材、煤炭、水泥、羽绒、茶叶等省级专业市场;地、市均可组建规模较大、辐射面广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县级城镇可逐步建立起专业物资市场。

  (二)建立劳务、人才市场,承担起企业招工、人才交流、职业介绍、待业人员培训等工作,运用市场调节手段,沟通供求双方的联系,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建立健全资金拆借市场网络,扩大省、市间的同业拆借,加强同全国资金市场的业务联系,圹大资金市场的业务领域;

  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积极开展外汇同业拆借业务,试办远期外汇交易,扩大外汇市场调剂范围;

  扩大发行地方企业债券,在保证完成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发行任务的基础上,增发地方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在不突破人民银行下达的指标以内,年度中间可以适当超过;鼓励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到省外发行债券,引进资金;

  活跃和规范证券转让市场,增加上市品种,搞好企业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和股份制企业内部股票的发行与转让;

  发挥本省证券公司、信托投资机构在债券、股票发行、转让中的作用。

  (四)发挥本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人才优势,引进省内外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五)开发信息资源,加速各部门、各地区现有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商品化、健全信息机构,改善服务手段,建立起覆盖面大、服务面广、反应灵敏的信息市场体系。

  (六)组建产权转让市场,形成全省网络,并和国家产权转让网络联通。通过市场机制,使本省的存量资产得到合现流动和优化配置。

  打破、取消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做到统一规划、协调、筹建,发布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管理,促进全省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

  第四十三条 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本省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提倡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职工根据个人收入情况自愿参加并选择经办机构。

  建立和完善职工待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对象和待业保险基金的收缴和使用按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

  切实加强保险基金的管理和审计,保险基金的收缴、使用和管理要接受同级财政、审计、工会、银行等部门的监督,定期公布使用情况,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

  第四十四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和完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鼓励企业现有的各种后勤服务机构和生产辅助部门同原企业脱钩,转为面向社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

  建立和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职业介绍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十五条 健全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扩大仲裁受理范围,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六条 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条例》和本办法,有《条例》第四十七条各项规定行为之一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监察机关或者本部门、上级机关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企业违反《条例》和本办法,有《条例》第四十八条各项规定行为之一的,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分,或予以解聘、辞退,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应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视为情节严重:

  (一)拒不改正的;

  (二)有数项行为的;

  (三)出于打击报复等恶意动机的;

  (四)给国家、企业、其他单位和个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

  第四十九条 阻碍厂长和各级管理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或者扰乱企业秩序,致使生产、营业、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企业所在地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有关机关对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应及时查处,并将查处情况通知控告、举报人。有关机关拖延不办的,由同级监察机关或人民政府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的原则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交通运输、邮电、地质勘探、建筑安装、商业、外贸、物资、农林、水利、科技等企业。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发布前的政府规章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经济委员会负责解释,并会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南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82号


  《云南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已经1999年6月1日省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 李嘉廷
                          1999年6月17日
            云南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保障施工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等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活动。
  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房屋建筑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建筑施工现场的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和下列规定负责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一)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建筑施工现场的行业管理,并对省属施工企业、中央驻滇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也可以委托地、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行政区域内上述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
  (二)地、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地、州、市属施工企业和在其行政区域内的省外及外地、州、市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也可以委托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行政区域内上述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
  (三)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除前两项规定范围外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
  县以上综合经济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工地,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企业提供有关安全生产的基础资料及必要的安全防护条件,按规定支付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并监督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第六条 施工企业应当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建筑施工现场应当设置醒目的标牌,包括:施工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责任牌、安全纪律牌、安全警示牌、安全技术措施牌、防火责任牌、文明施工措施牌、现场总平面图。
  建筑施工现场的沟、槽、坑土石方工程的开挖,应当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施工。
  禁止搭设竹木脚手架。搭设超高层钢管脚手架、挑架、整体提升架、挂架等,应当有技术方案和防坠落、防倾斜安全装置。


  第七条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实行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


  第八条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安全生产施工方案和专项技术措施,配置安全检查人员。


  第九条 施工企业应当自开工之日起,在建筑施工现场设置达到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对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条 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施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一条 建筑施工现场发生伤亡事故,除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外,施工企业还应当及时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上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规定逐级上报。对伤亡事故不得隐瞒、故意迟延上报或者谎报。


  第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三条 建筑施工现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安全、整洁、美观,在城市的施工工地,有围档设施,围档高度不得低于1.8米;
  (二)道路平整、畅通、不积水、材料堆放整齐有序,泥浆不外流;
  (三)垃圾及时处理,不得就近乱堆乱倒;
  (四)扰民的施工不得在夜间进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夜间施工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噪声;
  (五)符合卫生标准;
  (六)作业人员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胸卡;
  (七)作业人员临时宿舍牢固,宿舍内整洁通风,不得设通铺,不得乱拉乱接电线;
  (八)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工地。


  第十四条 施工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建筑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等易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物质;
  (二)不得从高处向下抛撒建筑垃圾;
  (三)不得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一)在开展安全达标活动中,建筑施工现场经省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检查达到优良标准的;
  (二)在建筑施工现场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并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或者在重大事故抢救中有突出贡献的;
  (三)在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方面有发明创造或者技改成效显著的。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的,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建设单位可以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的,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施工企业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四款的,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的,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的,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作业人员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对施工企业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的,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停止投标、年审不合格或者降低资质等级的处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桩基础、拆除工程、人孔井等未按规范要求施工,造成重大事故隐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和依法予以其他处罚。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酒泉市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管理规定的通知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政府


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酒泉市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管理规定的通知

酒政发〔2009〕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省属驻酒有关单位:
《酒泉市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2月1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二月二十日

酒泉市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改善酒泉市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81号)、《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批转交通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5]68号)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管理规定所称城市公共客运包括:取得合法经营手续在城市运营的公交客运汽车、城市(城区)运营的出租客运汽车。
第三条 本管理规定所称旅游客运、旅游包租客运为:取得合法经营手续,以运送旅游观光旅客为目的,在旅游景区内运营或其线路至少有一端在旅游景区(点)的定线旅游客运汽车和非定线旅游客运汽车。
第四条 从事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经营,应遵守本管理规定。
第五条 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突出特色,遵循便民、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到资源合理配置、运行路径科学、经营秩序良好、服务优质文明,促进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旅游者的出行需求。
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
第六条 酒泉市城市公共客运和旅游客运,实行法定授权、归口管理、统一规划、宏观调控,做到统一政策规划、统一市场准入、统一税费征缴、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执法尺度、统一服务质量。
第七条 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实行宏观调控,把其管理与发展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城市公共客运和出租车客运,对各类营运车辆实行总量和营运路线控制,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按市场需求和城市综合发展规模进行调节和控制。
第八条 城市公共客运和旅游客运遵循分级许可、属地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和旅游主管部门按其法定授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客运和旅游客运监督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运政管理机构),应设立相应内设机构,按其法定授权具体实施城市公共客运和旅游客运管理工作。
发改、建设、规划、公安、物价、工商、质监、劳动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本规定的实施工作。
第九条 县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城市公共客运和旅游客运的发展给予扶持,制定其产业政策,为城市公共客运和旅游客运管理及经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二章 规划建设管理

第十条 交通、旅游等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城市及旅游产业总体规划、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编制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一条 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发展规划确定或已设置的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配套设施(以下简称配套设施)用地及空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擅自改变其用途。
前款所称配套设施,是指保障城市公共客运及旅游客运正常运营的路线、停车场(站)、调度室、站台、站棚、站牌等各类设施。
第十二条 规划部门在审批配套设施规划方案时,应当先征求当地交通主管部门、运政管理机构和公安交警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公安交警部门应当会同建设、规划、交通、运管等部门组织编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并在有条件的路段规划设置城市公交车辆专用车道;在客流量相对集中的地段,应当规划设置城市公交车辆换乘中心;并根据出租客运车辆招手即停、门到门服务的营运特点,科学设置出租车停靠点。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制定管理规定,严格限制货运机动三轮车的运行范围,严禁机动三轮车和残疾人代步车从事客运经营。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优先新建和改建影响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和道路交叉口,沿线站台间距离和道路交叉口的站台距路口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和本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对无法按标准设站台的次干道上的道路交叉口,及时拓建改造,保证站台设置。
第十六条 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建设飞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大型商业网点及旅游景点、居民住宅小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规划,同时设计、建设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竣工后,由规划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验收合格的配套设施,建设单位交付给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等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建。
第十八条 从事城市公共客运和旅游客运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为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定期对交通工具及其配套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技术性能、安全指标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占用或者毁坏、污损、遮盖配套设施。
因城市或景点建设确需迁移、拆除、占用配套设施的,应当按照规划给予补建或者经济补偿。
第二十条 城市公共客运站台或旅游景点停靠点,一般以地名、路名、街道名、历史文化景点名或者重要机关等单位名称科学命名;交通工具及站台外观装饰应突出城市品牌或地域特色。

第三章 出租客运管理

第二十一条 出租汽车客运遵循统一规划、宏观调控、多家经营、统一管理、注重结构、控制总量的原则。县(市、区)应根据社会需求、辖区城市人口总量及城镇道路通行状况,制定本辖区出租客运汽车的发展规划,使其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依据酒泉的实际情况,肃州区、敦煌市出租汽车总量应控制在每万人口15辆以内,其它县(市)应鼓励发展公交客运,适度发展出租汽车客运,逐步形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格局。
第二十二条 出租汽车客运应实行公司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在同一城市实行统一市场准入制度。出租汽车客运企业实行资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出租汽车必须安装和使用经法定计量鉴定机构鉴定合格的计价器,实行明码标价,按计价器显示收费,给付票据,并按时足额缴纳法定的相关规费。
第二十四条 出租车经营权属国家所有,其经营权应采用以服务质量为主要竞标条件的招投标方式,按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投放数量、投放时间、车辆标准、经营期限、服务承诺要求等,报市运政管理机构审核后上报省运政管理机构核准后方可实施。
出租汽车经营权在按相关程序报批备案后可以有偿使用,但其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省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
出租汽车的投放,由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运政管理机构具体实施。
严禁经营者私下转让和倒卖经营权。
第二十五条 出租汽车实行分级许可、属地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原则,但须接受酒泉市运政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二十六条 出租汽车的运营年限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相关规定。运营期满后,收回经营权及各种营运手续,车辆退出客运市场。
第二十七条 出租汽车经营企业及其职工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
第二十八条 出租汽车应在车内显著位置设置监督卡,具体为:在车内副驾驶位置前工具箱上方,安装固定的金属架,内插12CM×9CM的监督卡,监督卡载明:企业名称、车号、驾驶员姓名、从业资格证号、监督电话,监督卡内容必须面向乘客。同时,将监督卡制成副卡,张贴在后排座右车窗玻璃的前下角。
第二十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企业应当做到出租汽车计价器、顶灯、门徽、车身颜色、防护栏等统一。

第四章 公交客运管理

第三十条 城市公交客运管理应坚持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多元投资、优先发展、方便快捷的原则,积极发展方便舒适、保障安全、环保节能型车辆。城市公交客运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招投标方式确定城市公交客运经营单位。公交经营单位在取得城市公交特许经营权后方可投入经营。
第三十一条 城市公交经营者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
(二)有符合规定的固定场所、营运设施及相应的技术力量;
(三)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
(四)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工具。在酒泉市政府所在地一般不少于30辆大、中型公共汽车,在其它县(市)一般不少于15辆中、小型公共汽车;
(五)有经培训合格的驾驶员、乘务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十二条 城市公交营运实行专营权管理制度,取得专营权的经营者由授权的相关部门发给《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凡投入营运的车辆,应当向运政管理机构申领车辆营运证件,并参加每年一次的年检年审。
第三十四条 公交车经营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 按规定的线路、时间、站台、班次和车型营运;
(二) 按规定统一制作和悬挂营运标志;
(三) 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计费(含优惠票价)标准;
(四) 车辆卫生整洁,服务设施齐全,安全性能和环保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
(五) 依法为员工参加相应的社会劳动保险,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六) 执行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其它规定。
第三十五条 公交车驾驶员、乘务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执行核定的票价标准(含优惠票价),向乘客提供票据;
(二)及时规范的向乘客预报站名;
(三)制止车内不文明或犯罪行为,协助并配合公安部门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四)禁止强行拉客、滞留候车和使用高音喇叭招揽乘客;
(五)禁止超载、无理拒载、中途逐客等行为;
(六)遵守城市禁鸣的有关规定;
(七)扶老携幼、礼貌待客、文明服务;
(八)遵守交通管理的其它规定。
第三十六条 公交车辆在营运途中出现故障不能继续营运时,驾驶员、乘务员应当向乘客说明原因,并由公交公司及时安排改乘同线路后序车辆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进行疏导。
第三十七条 遇有抢险救灾等特殊情况时,经营者应当服从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派用车,行政主管部门在任务完成后应当及时将车辆归还经营者。

第五章  旅游客运管理

第三十八条 旅游客运按照营运方式分为定线旅游客运和非定线旅游客运。
定线旅游客运是指营运客车在城乡道路上按照固定的线路、时间、站点、班次运行的一种旅游客运方式,包括直达旅游车客运和普通旅游车客运。
非定线旅游客运是指以运送团体旅客为目的,将客车包租给用户安排使用,提供驾驶劳务,按照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路线行驶,按行驶里程或者包用时间计费并统一支付费用的一种旅游客运方式。
第三十九条 定线旅游客运按照班车客运管理,非定线旅游客运按照包车客运管理。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四十条 城市公共客运和旅游客运涉及到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规费征收、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劳动管理、计量管理、车容车貌、从业资格、服务标准、车辆技术、年检年审、社会保险等,从其相关政策法规或行业标准,并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执行。
第四十一条 从事城市公共客运、旅游客运的企业或经营者,必须服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管理;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服从当地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调派。
第四十二条 从事城市公共客运、旅游客运的驾驶员、乘务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事驾驶员和乘务员岗位工作。
第四十三条 从事城市公共客运、旅游客运的企业或经营者,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如有违反,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依照上述两个条例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管理规定由酒泉市交通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管理规定从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