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鄂州市规范性文件后评价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1:56:02  浏览:99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鄂州市规范性文件后评价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鄂州市规范性文件后评价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鄂州市规范性文件后评价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经2011年第4次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鄂州市规范性文件后评价专家库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规范性文件后评价(简称后评价)专家的作用,加强专家库管理,规范后评价工作机制,推进后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根据《鄂州市规范性文件后评价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专家库是指市政府委托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管理,由各行业领域专家组成,参与我市规范性文件后评价工作的专家信息系统。
  第三条 后评价专家库由具备本办法规定资格条件的专家组成。
专家库实行分类管理,分为行政管理类、城乡建设类、经济管理类、科教文卫类、法律事务类、农村农业类等六大类。
  第四条 入选专家库的专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在所属行业工作五年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
  (三)熟悉所属领域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特点;
  (四)诚信守纪、公道正派,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评价意见;
  (五)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六)参与后评价工作后确认能够胜任后评价工作。
  第五条 凡具备前条规定资格条件的人员,均可经单位推荐,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进入专家候审名单,经市人民政府审查通过后取得后评价专家资格,录入专家库。
  第六条 被推荐人应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提交下列资料:
  (一)鄂州市规范性文件后评价专家申报表;
  (二)个人身份证明和学历学位证明资料、职称证明资料;
  (三)学术、专业成就的证明资料等。
  第七条 后评价专家候审名单通过单位推荐和工作考察方式产生。程序如下:
  (一)经所在单位推荐,被推荐人填写“鄂州市规范性文件后评价专家申报表”,并提交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资料,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二)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根据被推荐人提交的资料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后评价专家候选人;
  (三)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根据年初制定的后评价工作计划,从初步确定人选中抽取3-5名相应类别专家候选人按本办法规定参与当年度后评价工作;
  (四)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将已参与后评价工作并确认能胜任该工作的专家候选人名单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第八条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具备进入专家库后评价专家资格的,由市政府颁发后评价专家资格证书,并发文公布,录入后评价专家数据库。
  第九条 专家所在单位应积极支持专家参与后评价工作,优先安排参加后评价活动。
  第十条 被评价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实施单位应承担专家在评价工作期间的食宿、交通费用,并参照评标专家有关规定支付专家报酬;综合类规范性文件相关费用由市财政列支。
  第十一条 专家享有下列权利:
  (一)独立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二)获得参与评价活动的劳务报酬;
  (三)对专家库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以书面方式辞去专家库专家资格。
  第十二条 专家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职业道德,公正、公平、客观和科学地进行评价;
  (二)对所提出的评价意见署名并承担个人责任;
  (三)对所知悉的决策事项及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四)接受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 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政府取消其专家资格:
  (一)一年之内两次被邀请但拒绝参加评价活动的;
  (二)无正当理由,承诺参加但没有参加评价活动或中途退出评价活动的;
  (三)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应保守的秘密的;
  (四)未按要求提交评价意见的;
  (五)由于年龄或健康等原因,退出专家库的。
  第十四条 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专家退出情况,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程序补充符合资格条件的专家进入专家库。
  第十五条 后评价工作程序启动后,根据市长审定意见,组建后评价工作组。
  后评价工作组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任组长,组员为市政府法制办工作人员和从初步确定人选中挑选的专家。
  第十六条 后评价工作组应自成立之日起7日内制定后评价工作方案,明确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调查对象、工作步骤等。
  第十七条 后评价工作组应根据工作方案制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广泛收集规范性文件实施后的信息,以及实施机关、管理对象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 专家应在方案规定时间内对相关类别的规范性文件后评价工作提出评价意见,提交后评价工作组审查汇总。
  第十九条 后评价工作组对专家提出的评价意见和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形成后评价报告,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第二十条 参加后评价的专家违反本办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取消其专家资格并依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给予处分或者处罚;造成国家或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3年5月3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登记实施办法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计生委关于印发《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登记实施办法》的通知(附《办法》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生委,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生委,解放军、武警部队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科技部《关于印发〈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计字〔2000〕542号)精神,我委制定了《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登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现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并将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我委。

联系人: 国家计生委科学技术司 张黎明

联系电话: (010)62046622转2521

二 ○ ○ 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登记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保证及时、准确和完整地收集、统计计划生育科技成果,更好地为计划生育科技成果转化和计划生育科技宏观决策服务,依照科学技术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司(以下简称国家计生委科技司)管理指导全国计划生育领域科技成果登记、备案工作。

第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各类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第四条 各类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分别按以下要求进行成果登记或备案:

(一)由国家计生委组织实施的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产生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以及由国家计生委主持或组织鉴定(验收、评审)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应当在国家计生委进行登记;

(二)地方政府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产生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可以向国家计生委申请办理成果登记手续,也可以向属地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办理成果登记手续,但不得重复登记。在属地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进行登记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应当在完成成果登记后三个月内向国家计生委备案。

(三)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完成人及完成单位的自选项目产生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自愿登记。

第五条 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完成人及完成单位应当通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科技管理机构向国家计生委申请办理科技成果登记或备案手续。国家计生委直属机构可直接向国家计生委提出登记申请。

两个或两个以上完成人共同完成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由第一完成人办理登记手续。

 第六条 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登记以客观、准确、及时为原则,成果完成单位应当在项目通过评价被认定为成果后的三个月内提出登记申请。由国家计生委组织鉴定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应在办理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后立即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工作。

第七条 国家计生委科技司指定成果登记机构,由其对申请登记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科技成果予以登记并出具登记证明。

科技成果登记证明仅作为成果登记被确认的凭证,不作为确认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辖区完成、收集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进行审查把关,对符合成果登记要求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及时上报国家计生委进行登记或备案。

 第八条 申请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登记应当按照成果类别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下列材料各一式两份:

(一)应用技术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鉴定证书或者检测鉴定报告、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行业准入证明、新产品证书等)和研制报告;或者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书、植物品种权证书、软件登记证书等)和用户证明。

(二)基础理论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本单位学术部门的评价意见和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说明。

(三)软科学研究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软科学成果评审证书或验收报告等)和研究报告。

备案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应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一式两份。

《科技成果登记表》格式由科学技术部统一制定。

第九条 申请登记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 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 已有的评价结论持肯定性意见;

(三) 登记材料规范、完整。

第十条 国家计生委科技司负责将已办理登记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及时汇编,定期发布,并登录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促进信息交流。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计划生育成果完成部门负责计划生育科技成果文件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确保成果档案的系统完整。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的收集、统计工作,并按要求及时准确地将当年统计数据报送国家计生委。

第十三条 凡存在争议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在争议未解决之前,不予登记;已经登记的科技成果,经查实为弄虚作假者,注销登记;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依照相关法律处理。

第十四条 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登记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披露、转让所登记成果的技术秘密,由此造成损失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凡由国家计生委登记或备案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享有以下资格:

(一)推荐申报国家级科技奖励;

(二)推荐申报计划生育相关的科技奖励;

(三)推荐进入《计划生育科技成果汇编》;

(四)优先推荐进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的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科技计划。

第十六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划生育科技成果,按照国家科技保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不执行本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实施办法施行前公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实施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实施办法的规定为准。



关于填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监管部


关于填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的通知

2008年09月22日
上市部函[2008]190号


并购重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人、财务顾问:

为便于预审员及时掌握并购重组方案概况,方便与申请人及相关中介机构主办人联系,提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效率,现将填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并购重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人在向交易所申请公告、向证监会正式申报材料时,应同时填报标准格式的“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并提供电子文件,该行政许可事项需聘请财务顾问的,财务顾问应负责填报“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并协助申报。

二、 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分为三类: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收购、豁免)、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重大资产重组)、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其他),“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作为申报材料一部分,列在申报材料首页,填表要求与说明见附件。

三、 申请人在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处办理材料接收手续后,到上市公司监管部将“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电子版转入上市公司监管系统中。

四、 根据政策法规和填报需求的变化,“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如需调整,我部将及时通过证监会网站、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处等渠道予以公示。
五、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并购重组行政许可方案概况表及填报说明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


2008年9月
附表: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收购、豁免).xls
附表: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重大资产重组).xls
附表:并购重组方案概况表(其他).xls